• 《简讯》 第70期
  • 发布时间:2025/8/25 15:50:44   人气:108  所属分类:工作动态
  • 海南省社会保障研究会

    简     讯

    第 70 期


    海南省社会保障研究会秘书处                                       二0二五年七月



    【目  录】


          ● 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等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 2025年1-6月海南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166.22万

          ● 海南省社保服务中心赴12345热线开展知识库培训

          ● 海南省启动2025年工伤预防宣传系列活动

          ●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 2025年6月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

          ● 医保数据如何赋能三明医院

          ● 常州:医院外配处方如何流转到药店?

          ● 真实世界证据如何保障数据准入转化率/公正性?

          ● “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如何构建

          ● 基孔肯雅热病的防护需要重视

          ● 每天走7000步最为健康

          ● 睡太多也会影响健康

          ● 湖北人的饮食习惯在肠道中留下了独特的微生物特征



    2024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医保)参保132662.08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基金总支出29764.03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存4639.17亿元,累计结存38628.52亿元。

          (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参保人数。截至2024年底,职工医保参保37948.34万人,比上年增加853.70万人,增长2.3%。其中在职职工27490.84万人,退休职工10457.50万人。 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等其他人员的参保人数分别为24535.36万人、6797.07万人、6615.91万人。职工医保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参保人员分别为35435.02万人、2513.32万人。

          2.基金收支。2024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2373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9102.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2024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73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322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4119.75亿元,累计结存30445.50亿元。2024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6390.01亿元,个人账户支出5879.83亿元,个人账户当期结存510.18亿元,累计结存14471.75亿元。

          3.待遇享受。2024年职工参保人员待遇享受人次为53.0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9%。其中普通门急诊26.33亿人次,门诊慢特病3.22亿人次,住院0.82亿人次,享受药店购药22.72亿人次。2024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次均住院费用为11707元,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未定级)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3840元、8327元、6105元。次均住院床日8.7天,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未定级)次均住院床日为7.7天,9.6天,12.6天。

          2024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药总费用20587.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医疗机构费用18366.57亿元,药店费用2220.89亿元。医疗机构发生费用中,在职职工医疗费用8108.22亿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10258.35亿元。职工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84.8%,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分别为83.8%、87.6%、89.9%。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参保人数。截至2024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保94713.73万人。

          2.基金收支。2024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1180.91亿元,支出10661.49亿元,当期结存519.42亿元,累计结存8183.02亿元。

          3.待遇享受。2024年参加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30.3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普通门急诊23.78亿人次,门诊慢特病4.16亿人次,住院2.06亿人次,药店购药0.35亿人次。

          2024年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7408元,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未定级)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1956元、5852元、2730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次均住院床日8.5天,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未定级)的次均住院床日分别为7.7天、9.5天、8.2天。

          2024年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医药费用203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医疗机构费用20098.31亿元,药店购药费用213.84亿元。居民医保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68.6%,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分别为64.1%、73.3%、81.5%。

    (摘自 国家医疗保障局 微信公众号)


    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等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章轲:“十四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医疗保障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医保改革发展任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我们积极推进公平可及。“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27亿人。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80%和70%左右。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深入推进,参保覆盖达1.9亿人。

          我们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医疗保障法》立法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2部行政法规颁布实施,医保基金监管法治建设持续强化,执法程序逐步规范,执法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积极维护基金安全。医保基金的安全网不断织密扎牢,基金运行持续稳健。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基金运行监测不断强化。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事前教育、事中提醒、事后监督和飞行检查等措施常态化综合推进,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我们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全国统一,医保智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全面应用,群众就医购药更加便捷。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8亿人次,增长了44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了90%。

          我们积极推进协同发展。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各项改革持续赋能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同步结算稳步推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全国统一,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了3159种。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完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建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全民医保“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落细,为“十五五”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摘自 国家医疗保障局 微信公众号)


    2025年1-6月海南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166.22万

          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可以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医保钱包转账等方式实现。2025年1-6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2.00亿,金额261.77亿元。

          一、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情况

          2025年1-6月,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的人次2.00亿,共济金额261.07亿元。

          从共济地域看,同一统筹区(通常是同一个地市)内共济1.83亿人次,共济金额232.55亿元;省内跨统筹区共济1683.46万人次,共济金额28.52亿元。

          从共济用途看,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234.97亿元,用于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个人负担的费用14.93亿元,用于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7.28亿元。

          二、通过医保钱包转账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省共济情况

          2025年1-6月,通过医保钱包转账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省共济共10.01万笔,转账金额6964.23万元。

          2025年6月,通过医保钱包转账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省共济共3.59万笔,转账金额2290.19万元;支付就医购药费用总计1.3万笔,支付金额219.21万元。从共济地域看,省内转账2.48万笔,转账金额1432.87万元;跨省转账1.11万笔,转账金额857.32万元。

    (海南省医疗保障局  供稿)


    海南省社保服务中心赴12345热线开展知识库培训

          为持续提升12345热线话务员的社保医保政策、业务解答专业能力,确保第一时间高效响应企业和群众的咨询需求,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联合省营商环境建设厅12345热线管理中心,于7月9日上午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举办今年第三次“12345热线社保医保知识库季度更新支持培训”。

          此次培训采用“线下+视频连线”方式开展,参训人员从海南12345热线省平台及各市县分平台话务员,首次扩展到市县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共约300人参与。培训旨在共同提升话务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社保医保政策解答精准度与群众服务满意度。

          培训由省社保服务中心“社保宣讲团”7名业务骨干担任讲师,围绕2025年6月底更新的《海南社保医保知识库(1.7版)》内容展开,包括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职业伤害保障、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海南医保”APP使用等。省社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重点解析了近期12345热线平台受理的高频咨询案例,采用政策解读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话务员系统掌握政策要点,确保热线服务“答得准、办得快”。

          此项培训活动于每季度末《海南社保医保知识库》更新完成最新版本后开展,自2023年9月开始至今已开展7次,已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海南省社保医保经办系统通过体系化的专业知识库建设、培训与创新应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准确、便捷、高效的服务。

          下一步,省社保服务中心将继续积极配合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从优化营商环境、建功自贸港的站位,做好知识库运营维护和人员培训,推动服务从‘即时解答’向‘精准预判’和‘主动服务’升级。一方面,聚焦公众长期高频咨询、关注的社保医保服务事项,持续梳理优化办事流程,及时转化为咨询解答口径。另一方面,紧盯未能即时解答的老百姓咨询12345的内容,对其中普遍性的矛盾问题进一步分类归纳梳理,推进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从而进一步助推社保医保政策精准落地、经办提质增效,切实带给参保人员、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更好的服务体验。

    (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供稿)


    海南省启动2025年工伤预防宣传系列活动

          7月2日,由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海南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主办、海南省社会保障研究会承办、海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海口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协办的海南省2025年工伤预防宣传系列活动首场在海口市举行。

          首场活动针对新就业形态及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开展,海南农商银行及美团、饿了么、闪送、滴滴出行、海口公交集团、海口公交新月汽车有限公司的中层管理和骑手代表以及司机代表共200人参加活动。

          海南省社保服务中心二级巡视员徐肖红出席活动并讲话,与工伤保险处负责人沈萌一同向参加活动人员讲解工伤保险政策及工伤预防知识,并现场解答参加活动人员提出的工伤保险方面的问题。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救科医生现场演示骨折紧急处理、心肺复苏、中暑救护及海姆利克急救法等救护技能。活动现场发放宣传雨伞、水壶、手套、购物袋等一批宣传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加活动的骑手代表与司机代表表示,此次活动内容生动,能够学到许多工伤保险知识与技能,并希望相关部门往后能多开展此类活动。

          2025年工伤预防宣传活动将对全省范围内的建筑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低碳制造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新就业形态7个行业重点开展,线上线下同步铺开进行宣传。除了传统的现场宣讲外,还在线上同步推出“工伤预防、为爱护航”短视频征集大赛,鼓励群众参与工伤预防趣味宣传创作,创新工伤预防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宣传效果。

    (本刊编辑部  发布)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7月11日,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其中首次增设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简称“商保创新药目录”)无疑是本次调整的最大亮点。

          创新药支付难,一直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裉节问题。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达到9773亿元,同比增长8.2%。《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指出,对于临床价值高、处于销售生命初期、研发成本还未完全收回的创新药械,商业保险未来或成为最大支付方。从医保角度出发,如何更好推动商业保险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商保创新药目录就是跨出的一大步。

          据悉,商保创新药目录由国家医保局主导制定,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显著但超出基本医保“保基本”定位的药品,包括高价肿瘤创新药(如CAR-T疗法)、基因治疗药物、部分罕见病特效药等。其定位是作为基本医保目录的补充,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如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提供支付支持,满足患者多元化用药需求。

    (本刊编辑部  采编)


    2025年6月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

          一、12家总医院运行情况

          (一)1- 6月份12家总医院运行情况

          医药总收入191995.17万元,比去年同期199671.62万元减少7676.45万元,下降3.84%(不含体检、疫苗接种和结算差额等收入的医药收入为155387.03万元,比去年同期174115.25万元,减少18728.22万元,下降10.76%)。其中:医疗服务性收入100001.79万元,占医药收入52.09%(床位收入5020.83万元、手术治疗护理等服务收入80052.89万元、结算差额14928.07万元),比去年同期95142.74万元,医疗服务性收入增加4859.05万元,增长5.11%;检查化验收入36986.41万元,占医药收入19.26%,同比下降15.83%;药品收入39479.76万元,药占比20.56%,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9.03%、下降1.17个百分点;卫生材料收入15527.21万元(其中高值耗材收入8071.99万元),占医药总收入8.09%,比去年同期8.61%,下降0.52个百分点。入院人次151441人次,比去年同期172818人次,减少21377人次,下降12.37%;门急诊人次3391383人次,比去年同期3431597人次,减少40214人次,下降1.17%;每门诊次均费用201.78元,比去年同期204.78元,减少3.00元,下降1.47%;出院者平均费用6860.63元,比去年同期6590.56元,增加270.07元,增长4.10%。

          (二)主要指标分析

          医药总收入。1-6月份12家总医院医药总收入同比下降3.84%(不含体检、疫苗接种和结算差额等收入的医药收入同比下降10.76%),增长率均未超过考核要求(三级医院考核要求为10%,二级医院考核要求为8%),其中:明溪县总医院增长4%。

          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1-6月份12家总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药总收入52.09%,其中:市第一医院48.32%、三明市永安总医院50.12%、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6.4%、大田县总医院58.99%、明溪县总医院51.14%、清流县总医院51.77%、宁化县总医院59.67%、沙县总医院49.76%、尤溪县总医院48.73%、将乐县总医院56.73%、泰宁县总医院56.8%、建宁县总医院53.72%,所有总医院均完成了考核指标。

          检查化验收入比。6月份12家总医院检查化验收入占医药总收入的16.45%,比去年同期的19.44%,下降2.99个百分点。

          药品与卫生材料占比。6月份12家总医院药品与卫生材料收入占医药总收入的24.37% ,比去年同期26.20%,下降1.83个百分点。

          住院率。6月份12家总医院住院率4.50%,比去年同期4.71%,下降0.20个百分点。

          次均费用。6月份12家总医院每门诊次均费用202.47元,比去年同期的212.06元,减少9.59元。出院者平均费用6727.73元,比去年同期6620.73元,增加107.00元。

          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情况

          1-6月份基层医疗机构医药总收入23404.53万元(其中村所收入3103.31万元),去年同期27830.95万元,同比减少4426.42万元,下降15.90%,其中:医疗服务性收入6986.55万元,占医药收入29.85%(床位收入427.89万元、手术治疗护理等服务收入6558.67万元、结算差额90.65万元),去年同期8125.16万元, 医疗服务性收入同比减少1138.61万元,下降14.01%;检查化验收入1025.66万元,同比下降38.12%;药品收入15309.89万元,去年同期17965.61万元,同比减少2655.72万元,下降14.78%,药占比65.41%,去年同期64.55%,同比增长0.86个百分点;卫生材料收入82.44万元,较去年同期82.57万元,同比减少0.13万元,占医药收入0.35%,较去年同期0.30%,同比增长0.06个百分点。入院人次24804人次,去年同期43847人次,同比减少19043人次,下降43.43%,其中明溪县、宁化县、泰宁县分别下降65.64%、59.95%、58.05%;门急诊人次3096141人次(其中村所诊疗1027519人次),去年同期3159218人次,同比减少63077人次,下降2.00%(基层诊疗量占比为47.72%,较去年同期的47.93%减少0.21个百分点);每门诊次均费用67.92元,去年同期73.98元,同比减少6.06元,下降8.19%;出院者平均费用917.97元,去年同期991.76元,同比减少73.79元,下降7.44%。

    (摘自 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


    医保数据如何赋能三明医院

          早在2012年三明医改起步时,医保部门就着手开展医保数据发布工作,经过不断优化数据工作架构,建立数据分析专家库,引入医疗机构人员当数据“把关人”,“数据魔方”越转越顺,每月微信公众号“晒”基金运行数据,数据分析报表同步送达医改“指挥部”和各医院,市医改领导小组不定期“敲黑板”调度,形成“亮医保数据、晒医院管理”工作格局,医保数据发布成为三医协同改革的有效抓手。

          在国家和省级医保部门支持下,三明医保紧跟医改步伐,依托省医保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搭建起“健康管护组织三明专区”,拓宽基金分析维度,引入总医院(医共体)健康管理人数情况、医保基金使用健康效益情况、异地就医情况等约700个指标,数据分析提档升级,医保数据助力大健康作用进一步显现。泰宁县总医院院长林金水介绍:“医保数据就像一面放大镜,通过市医保局每月推送的基金运行、病种分析等数据包,我们精准揪出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本地诊疗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外转率高、医保基金外流严重等短板。”泰宁县总医院迅速行动,打出“数据诊断+专家赋能”组合拳,借力引智,与省级医院共建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中心,逐步开展肿瘤相关介入手术,大大提升了县域急危重症和肿瘤患者的救治能力,实现肿瘤患者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患者外转率明显下降。2024年泰宁县内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人次同比增长38.10%,2025年1-5月县内恶性肿瘤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7.76%、统筹区外住院人次同比下降3.79%、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3.43%

          通过将医保改革数据绩效考核评价,运用于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考核,与医院工资总额挂钩,医保改革数据化身“考核指挥棒”,助推医院更加注重数据“把脉”,精准“开方”。清流县总医院充分运用医保数据“导航”,提炼优势科室高效诊疗经验,复制推广,针对管理效益不佳的科室,开展方案合理性、治疗规范性、收费准确性“三查”,及时研判、调整优化。2024年清流县总医院医疗收入中药品耗材收入同比下降1.09%,医疗服务收入同比提高2.64% 。

          泰宁县、清流县总医院的提质增效是三明市聚力数据治理应用,赋能医院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三明市药品耗材收入占比30.45%,同比改革前(2011年)下降29.5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47.5%,同比改革前提高29.1%。三明市出院患者总体满意度近三年排名均全省第一。

    (本刊编辑部  采编)


    常州:医院外配处方如何流转到药店?

          为破解参保群众外配处方购药不便及医保支付难题,常州市创新研发并推广应用“医药通”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整合互联网医院资源、优化医保结算流程、强化处方流转监管,实现了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的电子化、便捷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群众就医购药的可及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医保基金监管。平台自2025年1月上线以来,服务已覆盖全市,日均开方量稳定在1.5万余张,累计服务超61万人次。

          “医药通”服务平台采取分步推进策略,先以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试点验证可行性,后扩展至溧阳市人民医院、武进区人民医院和金坛区中医院等,共计4家互联网医院。目前,常州市已接入零售药店2020家(其中门诊定点统筹零售药店1862家),统筹药店接入率达98.3%;配备1008名在线医生,服务时段覆盖早7点至晚9点。通过流程优化,开方时间缩短至3-5分钟,构建“线上复诊续方、医保即时结算、线下就近取药”的服务闭环。

          依据江苏省医保药品目录,平台建立含35143种药品的《“医药通”外配处方药品目录》,医生开方效率平均提升35%。平台对接处方事前审查与合理用药系统(PASS系统),设置11类强制拦截规则和12类风险提醒规则,累计拦截问题处方2188次,预警提醒26.7万次。同时完善目录动态管理,严格剔除精麻毒放药品、儿童禁用慎用药、注射类等不允许线上流转的药物,确保线上处方流转合规安全。

    (本刊编辑部  采编)


    真实世界证据如何保障数据准入转化率/公正性?

          目前,医保系统已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收集了时间跨度比较长、覆盖全体参保人和所有定点医药机构的以医保结算费用为主的相关海量信息,并且从一开始就进行医保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这些数据都是来源于已经发生的医疗服务行为,也就是说这些数据是来源于临床真实世界的。

          总体上看,数据质量比较高,价值很大。如何把这些数据用起来,需要加强数据治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路径,让数据变为“证据”——

          一是建立基于医保创新应用的真实世界数据库,并出台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让真实世界数据尽量做到最小颗粒度地标准化、结构化;

          二是明确真实世界数据转化应用的技术路径。组织专家开展真实世界数据转化为证据的方法学研究,形成真实世界数据转化为药品、设备、耗材、技术等产品综合价值评价的真实世界证据的技术路径。

          最后,应考虑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价体系、标准和方法,加快推进真实世界数据在医保领域的创新应用。

          以药品为例,可以从上市前、上市后进医保前、进医保后等三个阶段进行综合价值评价。如何进行综合价值评价,要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公平性、可及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一是上市前的综合价值评价。比如有的创新药品在境内尚未上市,但在境内特定区域可以使用。对于这些药品,可以收集临床数据,使用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方法等进行评价,作为药品在境内上市和医保准入的重要依据。

          二是上市后医保准入前综合价值评价。药品上市后,虽然有临床价值,但能否进入医保,需要使用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这个产品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公平性、可及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要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决定是否纳入医保。

          三是医保准入后的再评价。药品进入目录后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动态管理。对目录内产品:要看其在临床实际中的真实情况,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统一规范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综合价值再评价;有新的类似产品出现时,也要对新、老同类产品进行对比,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评价,看谁的综合价值更高。经科学评价后,综合价值不高的产品要及时调出目录。

          药品综合价值评价做好后,耗材、医疗服务技术也可以按同样方法进行综合价值评价。目前海南已在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就真实世界数据库建立、真实世界数据转化技术路径、药品(耗材、技术)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标准、方法)的建立等进行研究,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本刊编辑部  采编)


    “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如何构建

          7月26-27日,第八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论坛在北京落幕。当前,“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进入深化实践的关键阶段,一系列创新政策密集出台,跨领域合作案例不断涌现。多位学者在会上分享了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华科基地执行主任姚岚分享《“1+3+N”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姚院长系统讲解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及“1+3+N”模式的主要目标,包括缓解基本医保的压力、提升精准性与体系韧性、拓展筹资渠道等,同时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各层次衔接,实现精准服务与支付,明确各部分功能定位与资源分布。未来需推动医保衔接从双边转向多边,通过拓宽社会筹资渠道增强支付能力,同时在政策、制度、待遇等多方面探索衔接实现路径。最终旨在完善体系,让居民无后顾之忧,实现高质量保障。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娄洪分享《持续深化和完善医保制度改革》,系统回顾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医保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长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保体系,在破解“看病贵、看病难”、推进三医联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门诊住院待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他强调,未来医保制度的持续深化,应在既定筹资范围内提升保障效率与服务水平,坚持机制优化、监管适度、法治支撑,并借助AI等技术赋能,推动实现公共医疗保险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同时,需长期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与协同,唯有尊重规律、科学治理,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医疗服务中感受到实惠与安全。

          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晶通过《从国际经验看商业健康保险对高值药品的保障思路》主题演讲,聚焦新加坡多层次保障体系整体模式与新加坡多层次保障体系对药品的保障思路。她指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需要多层次的药品目录来配合。以新加坡经验为例,其各个用药目录各自功能清晰、定位分明,形成了互为补充、层层衔接的机制。此外,吴晶教授特别提到,目前部分地区已允许居民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建议将此类支持政策上升为全国性制度安排,以促进参保意愿、拓展普惠保障覆盖范围,但不建议使用个人账户购买除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之外的更高层次商业医疗保险。

          广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邓佑满以《广州推动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协同发展助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题,重点介绍了“穗岁康”与“穗新保”两款具有代表性的普惠型与创新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穗岁康”作为政府指导、商业运作的面向广州市民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健康保险,具有“四不限、三统一、两衔接、一开放”的制度创新特点,试点以来共为1828万广州参保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已累计赔付超24亿元。而2024年启动的“穗新保”试点,则聚焦创新药械保障,通过“政府搭台、医保赋能、医院参与、商保运营”的模式,打通创新药械从准入到支付的应用链条,首批6个“穗新保”产品已将“广州市创新药械产品目录”以及广东省“港澳药械通目录”中不属于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药械纳入保障范围。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部长、乐城医商融合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晨曦分享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乐城特药险的探索与实践》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乐城先行区在国内未上市创新药械准入、落地与商业支付保障方面的开创性探索,并重点分享了其标志性产品“乐城特药险”的运营经验。该产品自2020年推出以来,始终坚持惠民定价、带病可保、目录持续扩容,并覆盖海外创新药、医疗器械乃至健康管理服务,已累计服务200万人次,并推动与全国70个医保统筹区的惠民保项目的合作项目落地。乐城通过搭建特药目录数据平台、推动“海外药-国内药”目录滚动机制,打通了创新产品使用路径。

          淄博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仇法新通过《从淄博齐惠保产品连续优化方案看其惠民属性》主题分享,系统回顾了“淄博齐惠保”五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淄博作为山东省首个上线惠民保的城市,从最初的“无目录、全报销、超赔”,到逐年产品优化、引入带病体保障,再到实现一站式免申即赔,逐步构建起一套兼顾保障温度与运营可持续性的惠民保模式。淄博以用户视角不断优化参保体验,吸引年轻群体参保、降低平均参保年龄。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来分享《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他结合近年来多层次保障政策频出的背景,从商业健康险的市场现状、产品体系、制度设计和未来改革路径四个层面,提出了系统的分析与建议。朱教授指出,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势头良好,2025年预计破万亿,未来商保需更加关注带病体与慢病人群保障,推动补充医疗保险机制建设,借助税收激励与健康储蓄提升覆盖。针对商保创新药目录,朱教授呼吁进一步开放政策制定过程,确保专业机构能在机制设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商保未来发展需明确市场定位,完善产品结构,提升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医疗资源整合与健康服务。

    (本刊编辑部  采编)


    基孔肯雅热病的防护需要重视

          中国正在经历基孔肯雅热病的爆发,这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广东等南部地区已报告了数千例病例。

          根据佛山市各区卫生部门发布的公开记录,基孔肯雅热病例激增至4014例,自两周前开始追踪病例以来,病例数量迅速上升。佛山市成为了“疫情”激增的重灾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在本周三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孔肯雅热病疫情仍然相当严重。

          基孔肯雅热病是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该病会引起发烧和严重的关节疼痛,但死亡病例很少。

          中国CDC发布了多项关于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建议(关注机构官网),这两种疾病也是通过蚊子传播。CDC建议采取物理防护措施,例如纱门、床用蚊帐以及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驱蚊剂。专家认为此次疫情是“输入性”的,但没有具体说明输入来源。

          卫生防疫部门呼吁出现“发烧、皮疹和关节痛”等症状的人及时就医。目前90%病例集中在佛山顺德区,该区以粤菜闻名,每年接待大量海内外游客。

          另据WHO最新报道,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已在多个国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和/或被推荐用于高危人群,但这些疫苗既没有广泛普及,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称,2010年,中国首次出现基孔肯雅热病高峰,同省邻近城市东莞共发现253例病例。此后几年,又发现了几例病例,但并未广泛传播。今年入夏以来似乎形成区域性疫情爆发。

    (本刊编辑部  采编)


    每天走7000步最为健康

          悉尼大学科学家最新研究综述报告显示,每天走“1万步”可能并非唯一的健康标准,事实上,每天7000步,已经可以获得与走1万步大致相当的健康益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十余万人参与的57项临床研究数据,重点考察了不同步数对心血管疾病、各种癌症、2型糖尿病、痴呆症和精神抑郁等多项不良健康结果的影响。研究显示,每天步行7000步可以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7%,痴呆症风险降低38%。与每天走1万步带来的健康获益差别并不明显。2型糖尿病风险也在7000—1万步间显著下降。对于日常步数较低(如2000步)的人而言,只要逐步增加至4000步、5000步,甚至7000步,就可以明显提升健康状况。健康专家认为,运动应当鼓励“贵在坚持和进步”,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高门槛“。每天走7000步,是普通人更易实现的健康目标,也足以预防多种慢病,推动健康老龄化和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即使无法每天稳定走完7000步,只要能比自己的”基线“多走几步,都值得鼓励和倡导的。研究人员强调,此项目研究为个人保持运动健康,提供了更灵活、科学的证据,为未来公共健康指南内容的更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客观务实的策略。

    (本刊编辑部  采编)


    睡太多也会影响健康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提示我们:要多睡觉、睡好觉,如果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甚至早亡风险。然而,最新观点正相反:“睡得太多”也有害身体健康。这是最新睡眠研究给出的科学解答。科学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理想的睡眠时间是每晚7-9小时。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持续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升高。但是,如果睡眠时间经常超过9小时的人(嗜睡),其全因死亡和慢病风险也比每天晚上睡7-8小时组更高。还有研究表明,“超长睡眠时间”与抑郁、慢性疼痛、代谢功能紊乱以及体重增加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专家提醒,这里所探讨的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关系。很多长时间睡眠的人,其实是因为本身患有慢病或身心不适,导致身体需要更多休息时间,或者因为睡眠质量差,需要反复补觉。因此,“长睡”可能是健康问题的表现,而非直接病因或疾病。睡眠专家建议,大多数成年人优先保持7-9小时高质量、规律的睡眠习惯,不必因偶尔多睡而担忧。如果长期出现睡眠时间异常增加(嗜睡)、或合并深度疲劳等症状,应当关注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咨询专家。总之,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时间、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和积极心态,是促进健康长寿的关键。

    (本刊编辑部  采编)


    湖北人的饮食习惯在肠道中留下了独特的微生物特征

          一项新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可以准确识别成年人是否居住在中国湖北省相距500公里的武汉市或十堰市,准确率高达94%。这种微生物特征与每个城市的饮食特征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武汉居民菌群以粪类拟杆菌为主,与淡水鱼、莲藕等饮食相关;十堰居民普氏菌占优,反映小麦和辛辣饮食偏好。研究鉴定出649种细菌和515条代谢途径,其中63%为城市特异性菌群。

          该研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结合16种细菌和12条代谢途径实现高精度预测,粪类杆菌是最强预测因子。研究还发现菌群与健康指标的关联具有地域特异性,如长双歧杆菌与肝健康相关。

          这项研究成果突破了“菌群差异仅存于大尺度地理范围”的传统认知,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环境如何悄悄地塑造我们的内部生物学,为更加个性化的医疗保健奠定基础,未来饮食和治疗可以根据您的居住地进行定制。

    (本刊编辑部  采编)



    编辑部电话:65369103   传真:65301291 

电话:0898 - 65312371  传真:0898 - 65301291 电子邮箱:hnassr@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金坡路4号 邮编:570203

All Copyright Reserved 2013 hnassr.com 琼ICP备16003453号-1